华东在线_华东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坚定不移为党育人 与时俱进为国育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13

  编者按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百年对话——广东高校党委书记谈党建引领育新人”全媒体报道,展示广东高校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经验做法。敬请垂注。

  “有信仰的人永远年轻!”102岁老党员、“中国MPA之父”夏书章对5位大学生说。

  不久前,中山大学策划“信仰对话——百名学生党员寻访百名老党员”活动,创新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百年办学历程中,中大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的深厚红色基因、爱国奋斗精神和追求卓越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大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办学,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实现可衡量办学指标“倍增”,跑出了“双一流”建设的加速度和新路径。

  “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近日,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大的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持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坚定不移为党育人,与时俱进为国育才。

  坚持党建育人工作深度融合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陈春声: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高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与时俱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综合来看,中大各项可衡量的办学指标,近5年来都实现了倍增,有的增加了两三倍,总体办学水平上了新的台阶。这与我们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各方面建设密不可分。

  南方日报:具体来讲,中大如何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陈春声:在办学治校实践中,中大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各类议事决策规则,健全学校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党委常委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所有重大决定都通过常委会决议。

  同时,中大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干部人才和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建设一体化全贯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南方日报:中大院系较多、师生众多,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陈春声:基层党组织是我们事业发展依靠的基础力量、基本战斗单元,学校党委以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为牵引,努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我们有二级党委、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的月报制度。学校党委要求下属的70多个二级党组织的党委书记,每个月对40多项党务工作进行履职情况报告,以发现共性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目前,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100%具有高级职称,学校两个支部入选了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探路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建设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大实现可衡量办学指标“倍增”,跑出“双一流”建设的加速度。这是不是在探索一条新的路子?

  陈春声:中大正在有章法、有主线地摸索前进。扎根中国大地、与时俱进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广州校区侧重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深圳校区重点布局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

  中大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成就。高层次人才储量和学生培养投入等衡量的办学指标实现了倍增,比如2015年启动的“人才强校”战略至今,累计引进各类人才8000多人,净增加专任教师1000多名;2017至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2位;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入选学科领域数量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

  南方日报:不久前教育部公布2021年部门预算,中大办学经费预算近200亿元,位居部属高校第四位。现在有没有一些“天花板”待突破?

  陈春声:可以很自信地说,中大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但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确确实实让中大跻身到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并且行稳致远,还要继续探索、继续努力。我们头脑很清醒,跟国外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名校相比,我们不能只比“短跑”,还要比耐力,比“长跑”;就像罗俊校长说过的,跟国内的顶尖名校相比,我们要比北大更清华,比清华更北大。

  说实话,办学经费预算增长,主要是因为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更得益于国家和省、市对学校的大力支持。中大的方向和路子走得正、走得对,向前走的进程中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

  南方日报:高速前进的中大聚集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如何吸引他们加入党组织,更好地贡献力量?

  陈春声:人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高知识群体党员和专任教师党员逐年增加,5年来共发展高知识群体党员635名,其中专任教师党员135名。

  我们的一些做法行之有效,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与入党申请教师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建立青年骨干人才红色教育培训机制;还有把教师支部建在重大项目组、重大科研平台上;以及切实做好人才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人才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帮新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南方日报:中大百年办学,形成了哪些独具特色的红色基因?

  陈春声:中大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之一,是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共同筹备创办的一个大学,包括李大钊、毛泽东在内的许多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都曾参加学校早期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迎来了“人民中大”新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蒲蛰龙、高兆兰等一大批教师、科学家、医生等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勇立时代潮头,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步同行。

  可以说,中大的红色基因是学校成长发展的动力源。我们要重视红色基因、重视学术发展、重视时代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党和国家输送能担当时代重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南方日报: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中大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陈春声:中大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确立“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把立德树人全面融入办学治校各个方面。创造性构建“德育与智育融合、学科与专业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的“五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选优配强辅导员队伍。

  南方日报:把大一新生集中到南校园,有什么用意吗?

  陈春声:学校党委常委会早在2017年就有过决议,这是我们多年来的梦想,今年要实现。校园的物理空间承载着很多文化、情感、记忆、精神的东西,会给新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大学认同。此外,多校区办学,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大校园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大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筑牢这样的意识,帮新生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

  基层党建样本

  中大外国语学院党委:战“译”先锋队

  中大外国语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将多语种专业优势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服务中央和地方抗疫战略需求。组织多语种党员教师、研究生团队参加广东省委外办“战‘译’先锋队”,连续三个月24小时线上待命,圆满完成广东省出入境口岸、机场和社区涉外疫情防控的语言服务等,收到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来的感谢信。

  中山眼科中心党委:向脱贫送“光明”

  中山眼科中心党委结合眼科中心党建工作和专业优势的实际,自2013年起以“党建+医疗扶贫”打造“光明行”复明工程品牌,充分发挥党员名医带头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一支支“光明行”医疗团队,到农村、到基层、到学校进行公益性查盲、治盲、手术培训、近视防控科普等,筑牢健康保障,让党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高高飘扬。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钟哲

  策划:谢思佳 洪奕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