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在线_华东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学者解释汉字“改音”热议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2
摘要: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杜玮淦)近日,网上一篇热文《请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发普遍争议。记者留意到,文中列举的很多读音修改摘录自《〈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目前仍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教育部也并未对外发布最终的审音表。

  但就网友讨论的热烈程度,足以反映出汉字读音问题深深植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林伦伦表示,汉字语音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注意不能一下子改动过多,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时而变还是守住传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每当遇到这类含有异读字“衰、斜、骑”的诗句,语文老师往往会纠正读音:“衰”读“cuī”,“斜”读“xiá”,“骑”读“jì”。

  这篇热传文章称,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第6版,不少字词注释的汉语拼音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上述三个读音又被分别注释为“shuāi”“xi锓qí”,而这样的修改文中还列出不少。

  实际上,近几年有网友发现,从小学习的一些字的读音,在如今的字典里已经不知不觉地改了,如说“shuō”客,坐骑“qí”等。部分网友表示不能接受这种修改,而也有部分网友坦然接受这种改变,认为语言从历史上看一直都在演变,只是这种变化恰好发生在眼前。

  网络上形成的两种声音,其实也基本反映了语言学界的争论焦点。林伦伦认为,对汉字读音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体现了语言学中两个派别的观点冲突。

  林伦伦说,以《咬文嚼字》编委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派,主张语言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语音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改变,他们的观点是全力支持修改汉字语音。

  与之对立的一派则认为,汉字读音不可随意变更。持这部分观点的通常是饱读古籍、对中国语言文字持相对保守意见的人士。林伦伦举例说,如果把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的读音由原来的“jì”改成“qí”,这一派的观点会认为,读音修改不仅使得诗句丧失其优美,也造成无法押韵,失去古诗格律和平仄的严谨性。

  “两派的说法其实各有道理,无法区分谁对谁错。”林伦伦说,不过他比较偏向社会语言学派的观点,认为汉字语音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无可厚非。

  全民讨论有益语言发展

  其实,这篇网络热文所披露的异读字词的汉语拼音修改存在多种情况。如古诗词旧读、辞典的新注音,还有的是出现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读音修改,审音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有一点是明确的:语言文字是社会传递信息和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必须规范使用。

  早在1985年,国家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一些异读词进行了修订。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对一些读音进行了新的修订,并发布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征求意见。

  实际上,这篇流行很广的网文有很多部分是从《意见稿》中摘抄所得,其中提到的读音修改并没有形成共识,更没有权威机构明确对外发布。林伦伦说:“这篇文章让汉字审音的议题从专家讨论扩散到全民讨论,其实是有利于语言发展的。”

  记者留意到,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教授王晖就在媒体撰文,也阐述了和林伦伦一样的“改良”意见。王晖认为,语言文字规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例如“拜拜”来自英语,《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采纳了群众的读法,把第四声改为第二声。

  “虽然我认为汉字读音可以改变,但是也不宜一下子改动过大。”林伦伦说,正如简化汉字,不能简化过度。即使是修改过的读音,在字典中也可以标注“旧读”,保留该字词以前的识读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