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在线_华东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用心记录时代,唱响主流声音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28
摘要:

  23日,纪念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举行,5名参会代表分别发言。现摘登发言如下。

  23日,289大院3号楼完成升级改造,南方智媒广场正式开园。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南方日报是观察改革开放的“主要窗口”

  我是客家人,祖籍揭阳,生于汕尾。上世纪30年代,受战争影响,十几岁就离开广东去了桂林、重庆、上海求学,直到1948年才回来。1956年,再回家的时候,母亲就讲,希望我常回家看看,我满口答应。没想到,这一别就是30年。

  那次回家后,我和同事响应号召,满腔热血,坚定“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决心,投身核潜艇事业。我也很荣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这期间,我隐姓埋名30年,再也没有回过老家。30年来,广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南方日报一直是忠实的观察员和记录者,我不时从报道中感受家乡发展,以慰思乡之情。

  这些年,南方日报多次采访报道我的工作和回乡作报告、给母校捐款等,我也对南方日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是把握政策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是观察广东与国家改革开放的“主要窗口”。

  最近,我获得“共和国勋章”,南方日报推出了多篇深度报道。这些报道让更多人知道,核潜艇研制是一项伟大而艰辛的事业。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防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离不开成千上万“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科研工作者。

  南方日报以其政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理论的厚度、人文的温度、文字的精度赢得70年的蓬勃发展,祝愿南方日报接下来越办越好!祝愿家乡越来越美!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原社长范以锦:发扬优良传统 强化主流声音

  我1969年大学毕业,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社当记者。

  南方日报有两大优良传统。第一,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真理标准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南方日报被社会和全国同行公认的强项就是党的政策宣传。其后在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都留下了我们记者的足迹,流下了辛勤的汗水。第二,南方日报重视以自己的专业精神经营好优质内容,贴近读者,力求扩大党报的宣传影响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南方基因得以延续,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天的南方日报有三个方面鲜明的特色。一是政策解读,中央、省委重大决策一出台,就不惜版面,全面进行解读。二是深度报道。三是强化评论。信息大爆炸时代,受众不缺信息,缺的是有高度、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尤其是在舆论沸沸扬扬、事实真相市民真假难分的时候,更需要南方日报作为具有公信力、权威性的主流媒体,以其独特的视角进行解读和评论。“南方评论高地”因此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新时期的媒体发展依然要强化与受众的贴近,明白受众在哪里。南方日报积极推进媒体融合转型,其新的平台南方+客户端,目前入驻机构达6000家。以南方日报社为龙头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全国首先提出培养主流网红,几十名主流网红记者既为南方日报等纸媒发稿,又活跃在网络平台上,提高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强化了主流声音的传播。

  23日,南方日报举行创刊70周年庆祝大会。图为现场演员观众合唱《歌唱祖国》。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董天健 石磊 郑一见 摄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南方报人是港珠澳大桥的记录者

  2019年10月23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不仅是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也是港珠澳大桥通车1周年。去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举行开通仪式,南方日报气势恢宏的16个版面报道和振奋精神的系列新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充分彰显了“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媒体能级。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而其中,以南方日报为代表的媒体人长期跟踪报道,也成为大桥建设者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2017年8月,强台风“天鸽”肆虐珠江口。其时的港珠澳大桥还未完工,能否经受住强台风的考验,大家都很担心。幸而工程基本完工,具备了较强的抗风能力,一切安好。就在我紧张忙碌的时候,南方日报记者几次电话询问大桥防台风情况,不一会儿就发出报道——《“超级工程”来信:一切平安,谢谢牵挂!》,社会对大桥能否经受住强台风考验的担忧马上得以解除。

  世纪工程,有我一笔。一次次在关键节点的及时发声、精彩报道,南方报人不仅是大桥的记录者,更是国家重大项目的参建者、推动者。

  2018年年中,南方日报记者来到大桥,提出要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要求,深入调研港珠澳大桥建设历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梳理经验。那段时间,南方日报记者多次联系采访大桥管理局的领导和员工,收集大量资料,随后推出三篇系列“港珠澳大桥深调研”,好评如潮。调研不仅深度总结港珠澳大桥建设三地合作模式、协调决策流程、海洋环境和白海豚保护措施、投融资机制,也积极探讨了大桥建设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借鉴作用与意义,彰显了南方日报的大格局、大气魄。

  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支部书记陆飞红:村民通过读报更支持村中的发展和建设

  连樟村位于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东南面,以前,村中农业薄弱缺乏特色,耕作分散没有技术支撑,村民缺少了解惠农政策的渠道,贫穷落后是连樟村状况的最真实写照。2016年连樟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

  南方日报长期以来关注着连樟村的发展,记者多次深入基层走访,为村里的发展找问题、提建议,及时送上惠农惠民政策信息。

  通过南方日报对连樟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工作、乡村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乡风民风等的深入报道,让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知道连樟村的发展“每日不一样,每月一大变”,吸引不少外地人前来参观学习。村民们也通过看报读报,进一步了解村中的发展现状和规划,激发了内心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促进思想转变,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村中的发展和建设。

  如今的连樟村,楼房整洁、道路环村、路灯高矗、产业林立、环境优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短板正在加速变成潜力板。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南方日报的支持和帮助,希望未来南方日报能继续关注支持连樟村的发展,将更多的好声音、正能量传递出去,为更多的农村发展提供好的样本经验。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青年员工代表赵杨:做闯将、打头阵 打开一片新天地

  70年来,南方日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是广东伟大历史进程的记录者、见证者和推动者,一批批南方报人参与其中,挥洒自己的青春,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过去的十年里,我走遍了广东所有县(市、区),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感悟并讲述着这片改革沃土上的壮阔诗篇。

  如今,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南方报人全员转型,一批南方名记者争做主流网红,创新传播方式,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广东步入了新征程。我们必须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为全省上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加油鼓劲、凝心聚力。

  我们要坚守爱党护党的初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守正创新,以直抵人心的标准,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的生动实践;要坚守人民至上的良心,铁肩担道义、讴歌人民、为民代言;要坚守追求卓越的雄心,在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工作中,做闯将、打头阵,打开一片新天地,不断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方智媒广场开园

  智慧新南方

  拥抱新时代

  一纸书风云,劲笔着华章。10月23日,南方日报举行创刊70周年庆祝大会暨南方智媒广场开园仪式,回顾南方日报走过的70年辉煌历程,展望南方报业智慧转型、拥抱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23日,289大院3号楼完成升级改造,南方智媒广场正式开园。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摄

  南方日报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1949年10月23日,沐浴着新中国的朝霞,紧随着广州城的解放,南方日报应运而生。南方日报从一张报纸出发,已经成长为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主流媒体集团。

  如今南方日报发行量连续34年居全国省级党报首位,多次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形成报、刊、网、端、微、屏一体的全媒体矩阵,服务用户超过2亿,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站在南方日报创刊70年的新历史起点上,南方报业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除了中国人民和华南人民的利益之外,我们没有别的利益。”重温南方日报70年前铿锵有力的创刊词,今天南方报业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早日实现从传统报业集团向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的跨越发展。

  新老记者共话“南方报人精神”

  在大会现场,一群白发苍苍的老报人尤为瞩目。

  南方日报创刊元老游国光、叶荣烈、杨沃荣、黄庆、丁辛人、潘祖是等老报人荣获“创刊元老纪念章”。出生于1931年的“老报人”张汉青寄语年轻记者要做到“三有益”,即开卷有益、迈步有益、提笔有益,争取更大的进步。

  老同志代表张汉青在创刊7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感言。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董天健 石磊 郑一见 摄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继承好老一辈的创业精神,以归零的心态,艰苦奋斗再出发,续写南方日报的辉煌。”南方日报青年和基层员工代表丁建庭、陈思勤、张盛良、徐进、王梓佩分享了他们眼中的“南方报人精神”。

  “编外记者”通讯员和新闻秘书代表也来到现场。“金牌通讯员”林楹庆、张超表示,此次应邀参加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庆祝大会,感到非常荣幸,有种“回娘家”的亲切感,祝南方日报在新时代开创新辉煌。

  一批智慧转型项目“起航”

  改革是广东的根,改革是南方的魂。进入融媒体时代,南方报业加快融合转型步伐,启动了一批智慧转型项目。

  南方+客户端6.0版正式上线,提供VR直播、AI看新闻、小南报料、在线听新闻等功能。4年来,南方+客户端步履不停,下载量已突破6000万次、南方号入驻机构超6000家、经营收入预计突破2亿元,已然成为广东第一权威移动发布平台。

  南方报业还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共建5G媒体应用实验室的挂牌仪式、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

  建设智慧媒体集团,不仅需要升级技术,更要为内容赋能。

  社庆当天,承载着南方报人数十年荣光的289大院3号楼完成了升级改造,南方智媒广场正式开园。麻省理工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腾讯内容平台部、中国科学院青岛科学艺术研究院、英国科控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分别上台签署南方智媒广场入驻协议。

  同时,南方智媒产业园正式揭幕。未来,289大院与智媒产业园两大园区都将建设成国家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示范基地。

  23日晚,深圳地标京基100大厦亮灯庆祝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朱洪波 刘玳杞 黄靖逵 摄

  延伸阅读

  南方报业智慧转型新项目

  项目一 南方+6.0版全新上线

  与以往版本相比,南方+6.0版更强调智媒转型、互动生产,提供VR直播、AI看新闻、小南报料、在线听新闻等全新功能,以新技术为报网端融合发展赋予新动能。

  “小南报料”是南方+自主研发的拍客用户报料系统,实现了选题策划、选题派送、素材上传、内容审核发布、稿费支付的完整功能闭环。“南方算法”兼具个性化智能推荐以及主流媒体价值权重,可以根据用户地理位置、兴趣偏好、常读文章属性等进行精准推送。

  在新闻直播中,南方+采用全4K设备拍摄、5G信号传输、VR全景呈现,为用户呈现360度的全景VR视频内容;在内容呈现上,实现对AR呈现的原生支持,通过扫描图形和物体,在手机上就能呈现AR报道内容;在南方+首页固定位置,设置了竖屏小视频入口,点击后可全屏观看,并实现自动连续播放;新上线的听新闻功能,通过AI语音技术,为用户提供流畅且高度拟人化的语音播报服务。此外,新版还上线了“智慧党建南方云”“高考招生线上咨询”等一系列工具。

  项目二 5G助力智慧转型

  5G时代,南方报业加快融合转型步伐。

  南方报业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共建5G媒体应用实验室,双方将合作建立5G虚拟演播室;搭建5G媒体业务应用实验场景;重点针对5G环境下4K/8K超高清视频直播、VR等业务的多路传输等进行全面测试和应用研究;积极开展研究5G环境下的视频制作、应用和产品创新,包括VR/AR、无人机、人工智能应用等。

  南方报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接下来,华为将提供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5G等技术支持,与南方报业探索媒体发展新形态,共同研发信息服务、数据服务、服务智能化等方面的产品和应用,共同开展“传媒+技术”的深度融合。

  项目三 持续扩大“传媒+”产业圈

  289大院3号楼升级改造完成,南方智媒广场开园,并与多个行业龙头签署入驻协议。以改造升级为契机,289大院引入科技和创新力量,合理规划为媒体、科技、创意三大功能板块,打造“传媒+科技+文创”智媒广场,建成集团文化实体产业的示范基地,形成新型主流媒体与多元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和园区生态,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城市更新样本和文化地标。

  同日,南方智媒产业园正式揭幕。今年8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智媒产业园落户黄埔临港经济区,将携手越秀集团,计划投资36亿元,集聚全媒体产业中心、文化金融投资中心、“传媒+”文创产业中心等七大产业板块。

  近年来,南方报业积极做好“传媒+”大文章,拓展“传媒+园区”“传媒+实业”“传媒+金融”等新兴文化业态,建立主题园区、实体产业、金融投资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闭环。以南方智媒产业园、289艺术PARK、289大院升级改造等为龙头带动,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为集团推进媒体融合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原标题】纪念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举行:用心记录时代,唱响主流声音

  【记者】吴少敏 朱晓枫 汪祥波 统筹 陈枫 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