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在线_华东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在广州,读懂中国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28
摘要:

  10月27日,“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的嘉宾参观广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郑一见 石磊 摄

  凌晨2时,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班起落,熙熙攘攘。

  这是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对广州的印象。因工作原因,他曾多次往返广州,广州白云机场的繁忙景象令他陷入思考:“我询问他们(乘客)为何会来广州,很多人回答说自己在这边能采购到性价比高的商品。我想这是广州发展的关键。”

  广东既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而广州正是“两个重要窗口”的关键标本。10月25日—27日,“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们深入探讨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聆听“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中国声音”。

  以“读懂中国”为目标,一个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平台,在广州连接世界,从广东描摹未来。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和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发与会嘉宾广泛讨论。

  读懂中国的发展道路

  “在其他国家面对新一轮全球化纷纷退却的时候,中国却引领全球化发展。”在“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如是说。

  世界怎么认识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发起者……博古睿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内森·嘉德尔斯认为,要想读懂中国,就必须读懂中国的发展道路。

  今年“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的主题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通过此次会议,全球各方嘉宾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的情况之下,当前中国经济显示出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目光。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马凯硕表示,基础设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拥有优秀基础建设能力,但只有中国愿意将自己的基础建设优势与其他国家分享”,其原因在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通过“一带一路”,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条跨海大桥,白俄罗斯有了首个区域经济特区,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出海通道,东南亚第一次有了高铁……中国体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说,“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一带一路”为何能够快速推进?赵艾认为,发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根源动力,“改革开放再出发不仅会带来中国再发展,还为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产业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机遇。”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马欣也赞同,中国经济转型向高质量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内因。“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不仅为我们的产业升级腾挪了空间,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育了造血功能。”

  透过广州看中国发展

  “透过广州,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整个开放历程,广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80岁的德国荣根财团总裁彼特·荣根至今还记得,自己在31岁时第一次来到广州参加广交会时的情景。

  就在不久前,第126届广交会在广州如期而至,各国客商云集广州琶洲“买卖全球”,延续着一段又一段的商界传奇故事。彼特·荣根感叹,“广州的优势在于开放的传统,广交会就是最好的证明。”

  超过2200年的建城史,让广州成为一座开放之城、活力之城、枢纽之城。广州的发展,正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此次“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从另一角度佐证了,广州是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最佳切入口之一。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繁盛千年从未衰落的商都广州,正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透过广州可以看到中国发展的侧影。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通过加快与港澳规则对接,广州正不断深化与港澳在人才培养、资格互认、标准制定等领域合作,以促进大湾区各城市协同发展。目前,广州已认可港澳16个工种的职业资格,在注册建筑师、房地产估价师等6项建筑领域职业资格与香港互认。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广州还将推动更高质量广清一体化,深化与东莞、中山等兄弟城市战略合作,引领珠江东西两岸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为粤东粤西粤北城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

  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为积极融入世界、参与全球化,广州迈上了新的征程: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实现“四个出新出彩”。

  湾区新故事彰显共赢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及整体的产业链上下游,这个优势其他城市很难具备。”联科智慧城副总裁袁建功说。

  袁建功结合自身创业经历的感慨,或许也是香港青年吴嘉惠当下的体会。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吴嘉惠以广州为“根据地”,创办了Timetable众创空间。开业仅三月便一租而空,更发展为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正用行动支持大湾区建设,在“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与未来,也吸引着全球嘉宾的热议与期盼。

  “新的全球化需要抓手,大湾区是最好的抓手。”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认为,在制度改革由“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转变的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就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正在发生。今年3月,在位于广州市郊的从化马场,近2000名观众见证了香港赛马会首次引入内地的世界级速度马术比赛,也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另一个成功案例。

  对此,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认为,源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对接探索与实践,也为全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体系、不同市场机制之间的对接和融通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此次,世界湾区市长圆桌会成为“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的一大亮点,在促进经济增长、追求更高科技水平的“硬”话题外,如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化品质、为全球居民提供更加幸福的家园等“软”话题的讨论反而成为焦点。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对社会民生和生态的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同样高度重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曹达华说。从经济发展到人文生态,这或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大湾区建设迈向了更深的层次。

  “广东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就一定能促成新一轮的成功。”如今,彼得·荣根在中国投资的创业公司甚至多于德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下,他希望欧洲也能参与其中,实现共赢。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黄舒旻 何雪峰 统筹:陈邦明 黄颖川 傅鹏